(通讯员刘瑞 姚刚)4月21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杰辉教授应我院邀请,在42305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外语教学研究”的讲座。讲座由院长宋红波主持。
胡杰辉教授首先从大小逻辑、高低层次、Top-down和Bottom-up等方面入题,引出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视角、方法以及如何寻找选题的问题。他指出,今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化之年,关键词是“高质量”。研究者要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和教育资源的潜能,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
基于外语教学研究的学科视角与个人视角,胡教授提出研究选题与设计策略的三个意识。所谓学科视角主要关注课堂上二语习得(SLA)的发生过程,以系统操纵为焦点,以学习机制与学习机制发生的条件为研究对象,旨在促进语言发展的习得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学术探究。个人视角则聚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两种知识:外部来源提供的接受性知识(received knowledge)和内部来源提供的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两种知识之间并不能直接转化,相关机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总之,教学研究是联系SLA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媒介。
接着,胡教授从问题意识、证据意识和理论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寻找选题与研究设计的具体策略。他指出问题意识要求在系统观指导下进行细化研究,需关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和评估手段四个要素,力争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内容组织的体系性、流程设计的渐进性以及评价反馈的整合性。证据意识要求研究者细化数据类型,根据研究目的选用合适的测量手段及研究方法,收集数据时需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政治性、生成性、情境性和融合性。理论意识则强调研究者需要将教学困惑转化为研究课题,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思考和规律的总结。
最后,胡教授指出,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提升问题意识;对教学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有利于提升证据意识;在大量文献阅读中探讨理论对数据的解释力,有利于提升理论意识。他勉励大家:“研究能力也是不断提升的过程,要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研究的不完美。”
胡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将课程思政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非常具有启发性,让全体在场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