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院研究生学术沙龙第9讲:纸上还是台上-戏剧翻译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2-12-0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刘瑞 姚刚)12月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邀请硕士生导师黄晶老师举行了主题为“纸上还是台上-戏剧翻译那些事儿”的线上讲座。黄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戏剧翻译的世界,引发聆听讲座的2022级研究生的广泛思考。

黄老师首先从戏剧与戏剧翻译的概念开始讲解。她指出戏剧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媒介传播,因而存在drama和theater两种表征方式。戏剧翻译也因此一直存在drama translation与theater translation的争议:前者作为文学系统的一部分,遵循文学传统的惯例、方式与媒介;后者作为戏剧系统的一部分,遵循戏剧演出规则等。黄老师指出其实并没有完全单一的drama translation与theater translation,不同的翻译目的会有不同的译本风格和范式选择,以文学出版为目的时采用drama translation,以舞台表演为目的时则采用theater translation。

接着,黄老师跟大家分享了国外戏剧翻译研究的三个方面。一是可表演性与可读性之争(Performability vs Readability)。20世纪90年代后,戏剧翻译产生了两个极端。可表演性的代表Patrice Pavis指出戏剧翻译要以戏剧观众为导向,译文文本要追求话语和动作的恰当性;可读性代表Susan Bassnett指出应将戏剧文本视作一个整体,将其与表演区分开。二是异化与归化之争(Foreignization vs Domestication)。归化观认为文化移植比其他翻译模式更适合戏剧翻译;异化观认为翻译的目的主要是让观众了解反应创作原语文化交际的目的语文本。要平衡异化与归化必须既能处理文化亲近的问题,又能处理文化疏远的问题,努力使译语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实现与原语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三是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该理论认为戏剧系统本身由次系统、主流戏剧和边缘戏剧及各种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构成。

在国内戏剧翻译的实践部分,黄老师首先阐述了中国戏剧的发展,然后引出高尔斯华绥戏剧在中国的译介。1921到1948年间,许多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和文学家将其剧作译成汉语。这些翻译主要包括直译原著、根据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进行直、改译结合与彻底改造原著三种。黄老师进一步介绍了三种译法在中国的具体翻译实践。她指出作为审美主体,戏剧译者的教育背景、情感个性特点、艺术修养和情趣以及政治思想倾向制约着他们对外国戏剧选择、吸收、感悟、消化、创造、转化的程度。另外,黄老师对国内戏剧翻译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时指出,国内翻译研究发文量不高。目前国内戏剧翻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译者序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多借鉴或应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和语言学理论;探讨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对戏剧翻译家及其译作、翻译活动和翻译思想的研究。

最后,黄老师提出国内戏剧翻译研究展望,即要借鉴西方多元理论,扩展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重视“实践者转向”,重视戏剧文本的翻译和表演过程研究;同时需要重视本国戏剧翻译现象的研究,实现中国戏曲、中国戏剧走出去。以中国本土戏剧为研究对象,也许会有一些戏剧翻译的新发现、新体会,产生不同的思考;要利用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利用历史文献的厚度和广度,既完善我国戏剧翻译史,也能发现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以实现戏剧翻译的最高目标。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召开翻译行业讲座暨2021级翻译硕士实习动员大会 下一条:2022年外院研究生学术沙龙第8讲:外事与外事翻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