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外语论坛第6期:追求不隔的境界:《人间词话》与《在亚当之前》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1-06-1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通讯员赵婷婷 肖志清)为了提高我院师生对于文学翻译研究的认识,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能力,6月11日上午,我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廖美珍教授在外国语学院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题为“追求不隔的境界:《人间词话》与《在亚当之前》的翻译”的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金云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吴万伟教授、学院部分教师以及2020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李金云教授主持。
此次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探讨王国维及其著名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分析文学境界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赏析《在亚当之前》的节选译文。讲座伊始,廖教授首先谈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三种文学境界。他表示,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不仅适合于“词”和文学(诗歌)创作,也完全适用为人为学之方方面面。廖教授谈道,王国维区分了境之“隔”与“不隔”,并将其看作境界高下的标准。在谈到境界和翻译时,廖教授指出,判断翻译境界的标准是“隔”与“不隔”,境有“有隔”之境和“不隔”之境,“不隔”之境高于“有隔”之境。就翻译而言,这种不隔具体指的是“情景不隔”和“语言不隔”,两者之间统一且不可分割。通过分析钱钟书对“不隔”的见解和赏析夏济安教授的译文,廖教授表示在翻译中,译者要透过文字形式,像作者一样直面景与情。如果止步于前者,则隔;如果译者能够直接面对原文原作的“情”、“景”,以物观物,则能不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廖教授指出由于翻译是在两种不同的(也即“有隔”的)语言文字之间进行的,所以语言层面不隔的实现,实质上是一种除“隔”的过程:只有除隔,才能做到不隔,才能实现不隔。接着,廖教授主要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翻译《在亚当之前》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翻译技巧,其中包括使用小句、重叠词和四字格、重复、增加解释和思维模式转换等,这使译文的句法更切合汉语的行文习惯和中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读起来更加地自然流畅。最后,廖教授总结道,英译汉80%靠汉语水平,体现的是汉语优势。而汉译英80%靠英语水平,由此可见,翻译的实质就是写作,好的翻译者必定要拥有较高的双语水平。
讲座结束,廖美珍教授与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此次讲座对师生们都有很大的启发,通过分析不同的译文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有助于帮助在座师生发现新的文学翻译研究思路,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多注重反思。
|
上一条:第十六届 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1号通知
下一条:2021年外语论坛第5期:中华学术外译申报指南
【关闭】